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必赢76net线路 > 学科建设 > 工作动态 > 正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授权点质量建设年度报告

信息来源:必赢76net线路 发布日期: 2023-02-28 浏览次数: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授权点质量建设年度报告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福州大学于2010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成立必赢76net线路,2017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获批福建省“高原学科”重点学科,进入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2018年必赢76net线路入选“福建省重点必赢76net线路资助单位”。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中心举行的第四轮、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均获评C+的成绩,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在全国同类高校学科中具有特色研究方向优势。

(一)目标与标准

1、培养目标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坚持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熟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说明重大问题。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恪守本学科的学术规范,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写作能力。成为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宣传和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学位标准

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至少修满34.0学分,其中必修的学位课程至少20.5学分,非学位课程至少12.5学分,学术活动1.0学分,实践环节2.0学分(不计入总学分)。学位课程经考试合格(60分为合格线),非学位课程经考试或考查及格(60分为及格线)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在有CN、ISSN刊号、国际国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至少一篇以研究生本人署名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必须做到主题集中、鲜明;文章层次清晰,逻辑严谨;引用资料翔实、可靠;基本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有力;文笔流畅,书写格式规范。合理使用引文,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是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文本,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学位论文应该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注重学术质量,反对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力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二)基本条件

1、培养方向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发展;③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及其原创性贡献研究;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新发展研究。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史研究;③闽台经济融合发展研究。

3)思想政治教育:①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③新时代理想信念与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①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研究;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契合性研究;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历史研究。

2、师资队伍

继续充实现有师资队伍,先后引进科研引进生和青年博士生3名;认真开展校内第二轮专任教师和兼职思政课教师的选聘工作,选聘33名教师充实到思政教师队伍中。深入开展青年博士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教学科研指导工作,4名青年教师增聘为研究生导师。组织20余名思政课教师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延安大学)开展学习培训及社会实践活动。2022年,1名教师获批福建省高层次人才(C类),1名教师入选 “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

3、科学研究

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3项;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省社科一般项目4项;省中特年度项目3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人大复印资料”等发表、转载一类学术论文14篇。资政建言获省级刊物采纳1项、获省领导批示1项。

4、教学科研支撑

全面深化“一主多辅全维”教学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舞台剧、情景剧、微电影、微访谈等辅助化教学形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思政课智慧课堂。我院2个教改项目分别荣获2021年福州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并推荐申报2022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在智慧树平台上开设全省首门“形势与政策”线上课程并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目前已获全国85所高校近13万名学生选用。《习近平精准扶贫观虚拟仿真实验——从宁德出发》项目已经通过学校验收,可以更好地服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增进学生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

开展思政课教学成果评选推广和研讨。在推广方面,6月份,部署必赢76net线路首届思政课教师优秀教案、课件和案例评选活动,10月初将对评选结果进行推广宣传。持续深化筹备思政课教改汇演,庆祝党的二十大召开。在研讨方面,3月份与省委教育工委共同举办了“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创新”云论坛,5月份,与厦门大学联合开展“立德树人·追梦征程——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教学展示活动”;将与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联合举办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论坛。

持续推动一流课程建设探索实践。学院教师多名教师参与2022年福建省“习近平与福建教育故事”百堂思政课“金课”项目申报。学院2名教师分别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课堂教学融入省情、校情。组织思政课教师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及相关文件精神,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高度重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同志关怀福州大学建设发展”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

5、奖助体系

为激发研究生教育活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的激励机制,健全奖优、酬劳、助困相结合的奖助体系,研究生能获得的奖助主要包括:国家助学金,优秀新生奖学金,优秀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奖”奖金,厦航奖学金等,此外,加大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津贴资助力度,并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临时困难补助等,鼓励支持研究生努力学习,潜心科研,多出高水平成果。

6、管理服务

“凝心聚力”上出实招,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一是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工作。贯彻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和精神。严格做好教职工每日健康打卡督办、外出审批、请销假办理、校外人员进校审批、核酸检测组织、旅居史接触史排查等防疫工作,确保师生安全和安定稳定。打好防疫前战,有效保障学院承办的各类会议活动20余场次。二是务实笃行不有断完善内部治理体系。修订制定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等各类规章制度,重新梳理学院行政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进一步完善校友通讯录和校友群、梳理学院成果,编撰学院院史。创建学院微信公众号,4月份以来共推送文章77篇,单篇阅读最高达3501次。三是细致入微做好工会、离退休工作。充分发挥民主管理作用,做好学院教代会换届工作,召开学院三届一次教代会。组织教职工参加体检、医疗互助、特病保险,组织开展郊游、游园、义务植树、知识竞答等活动。为教师工作室、教研部添置教学科研设备,积极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开展“七一”慰问和走访,召开“退休教师座谈会”。做好退休党支部换届工作,为退休党支部上党课3次,慰问退休教职工15人次。

(三)人才培养

1、思想政治教育

积极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入心入脑。学院组织师生观看 “二十大”会议现场直播,组织开展研究生基层党组织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聘请校讲师团成员、学院知名教师宣讲和解读“二十大”精神。依托专业背景,构建专家讲座、研讨交流、实践体验三位一体的理论学习模式。2022年开展线上线下专题讲座30余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师生制度,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夯实。

2、师德师风建设

组织每位教师签订《意识形态责任书》,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散步有违国家政策、法规或其他不健康的思想和理论,不组织或参加非法集会、结社。组织教师对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六项标准自律自严。积极强化教学纪律约束机制,坚守教师政治标准底线,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在马言马,在马研马。

3、招生选拔

本学位点报考人数充足,近年报考考生逐年增加,2021年报考

考生200多人,录取考生35人。考生来源于福建、河南、安徽、广东、山西、山东等众多省市自治区,基本上是应届本科生,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法学、行政管理等相关专业。

严格规范考试招生工作。院长作为本学位点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对考试招生工作亲自把关、亲自协调、亲自督查,严慎细实做好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加强对自命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安排,切实加强对自命题工作全过程全方位,特别是对关键人员如学位点负责人的监管与培训,落实安全保密责任制,坚决防止出现命题制卷错误和失泄密情况。在研究生院统一组织领导下,进行试卷评阅。加强招生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监督,做到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岗,将招生纪律约束贯穿于命题、初试、评卷、复试、调剂、录取全过程,牢牢守住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纪律红线。确保研究生招生工作零事故。

4、课程教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课程分为基础学位课、非学位课、学术活动以及实践环节,目前共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等17门课程。

学位授权点加强课程教学规范性管理。组织学术委员会审核课程教材。课程教学前主讲教师制定提交《课程教学计划》。在期末考试中除学位课外,鼓励教师采取形式多样的考核形式,并就课程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与改进。每年定期召开研究生教学专题会议,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并解决。

学院在研究生教学中遵循“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思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推出了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专题。学院教师指导研究生获第七季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研究生组团体二等奖;第18届福建省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论文演讲三等奖;第六届“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什么”福建省高校大学生主题征文和微演讲三等奖;福州大学第六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决赛研究生组一等奖等荣誉。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凸显了学院研究生培养的良好效果。

5、导师指导

 马克思理论学科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共有导师22人。本学位点

严格按照《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认定办法》等相关文件,对研究生导师的任职条件、遴选和认定程序选拔硕士生指导老师。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取消招生资格,直至通过招生资格审查。完善导师培训制度,加强对新增研究生导师培训,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严格把关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写作发表、学术水平和学术规范性。注重导师队伍团队建设,强调学生培养团队指导,定期举办经验交流。根据《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大力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6、学术训练或实习实践

强化学生学术训练,制定了较高的科研标准,要求在学期间应在有CN、ISSN刊号、国际国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至少一篇以研究生本人署名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的学术论文。建立支持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的保障机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和学科建设经费中,有一定比例支持研究生科研项目,支持鼓励研究生参加科研团队,注重团队培养。

扎实开展3个省级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1个校级大学生党史学习读书社建设,常态化开展集中读书、学习论坛、辩论赛等活动,不断提升研究生政治素养、理论水平,逐步造就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积极探索“红色剧本杀”、“桌游”、“情景剧演绎”、“密室逃脱”等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新方式,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

举办“研究生优秀人才培训班”、“我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技能大赛”,提升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思政课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立足学科特点和优势,挖掘培育“互联网+”项目——“党史留中耳--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探索者”的潜力,参加第八届福州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路演活动。“宣百年党史 助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获批校“国家级重点团队”立项,前往屏南县乡村开展党史宣讲和乡村振兴调研活动,理论宣讲受众达1000余人次,实践成果得到中国日报、中新网福建等10余家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7、学术交流

大力加强“马交流”工程建设,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多种方式鼓励师生参加学术交流,关注理论前沿。举办“福马讲坛”学术讲座10余场,营造了较好的学术探讨交流氛围。依据《我校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管理办法》,对研究生在研期间参加全国学术会议进行经费资助,逐步建立完善研究生参加会议交流的体制机制。研究生参加国内外竞赛获奖9人次。通过线上线下参加各种学术会议10余次。

(四)质量监控

1、质量保障、分流淘汰、学位论文等情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互动性和研究性的课堂改革,培养研究生的学术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精心设计研究生入学教育,学习研究生手册,把学术道德、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作为必修内容。学院学术委员会、学术评定委员会强化责任担当,在学位授权点建设、导师选聘、研究生培养方案审定、学位授予标准制定、学术不端处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规范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按照要求公布招生章程、招生条件、招生专业目录、分专业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等信息,提供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并按有关规定对相关申诉和举报及时调查、处理及答复。完善导师培训制度,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严格把关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写作发表、学术水平和学术规范性。将论文重复率检测作为检查学术不端行为的辅助手段,论文送审采取双盲方式。细化规范答辩流程,每生答辩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关注研究生个体成长和思想状况,与辅导员密切协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共同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严格规范培养档案管理,做好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原始记录收集、整理、归档。

2、持续加强基础学风建设,强化“第一课堂”管理,重视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勤学;持续开展“一‘马’当先”知识竞赛、“辨物居方”圆桌讨论会、“红色书籍”读书交流会等活动,营造优良学风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温书迎考、诚信考试教育;开展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强化学术诚信宣传教育,弘扬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学术精神,引导学生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推动学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3、管理服务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精细做好日常管理服务。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掌握研究生的心理动态,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完善心理委员选拔考核工作制度,发挥朋辈作用。扎实做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坚持日常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做到心中有数、防范未然。精准实施资助政策,规范开展学生奖惩工作。组织研究生会开展“趣味运动会”、“元旦晚会”、“爱国卫生运动”等文体活动,全方位多角度拓展研究生综合素质,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成长。  

学院研会权益部积极开展“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活动,结合社会实际,查阅相关资料,对建言整理优化,向学校提交精简有效的建言文稿;通过微信推文,传达校权益部学生权益维护工作的进展,解答同学们的权益困惑;发放“权心为你,疫起同行”调查问卷,向全院学生发放权益调查问卷,普及疫情防控常识和校园防疫规定,了解同学们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权益需求。

4、就业发展

精准施策,多举措促就业稳就业。准确把握疫情之下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引导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掌握每一位毕业生的求职意向和就业进展情况,制定《毕业生求职意向表》,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意向工作地点、专业背景、技能优势等分地区、分专业、分岗位做好招聘求职信息收集。整合专业课教师、导师、校友资源,努力开拓就业渠道,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根据我院学生的主要就业意向成立教师、考博、辅导员、公务员四个就业互助组,聘任朋辈导师,发挥朋辈作用。举办“职面未来,朋辈同行”就业经验分享会、就业能力提升培训讲座等活动,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2022年学院学位点各专业毕业生22人,升学考博和就业人数21人,就业去向为集中在选调生、思政课教师、初高中政治老师、企业党建工作者多领域,呈现了高就业率(95.5%)和高质量就业的协同并进的良好态势。

二、工作特色与成效

1、制度建设

以建设与福州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相匹配的“一流马院”为目标,实施“马学科”、“马团队”、“马课程”、“马科研”、“马服务”、“马交流”等六马建设工程,努力把必赢76net线路建设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阵地,培养时代新人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基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高地。

2、立德树人

持续加强基础学风建设,强化“第一课堂”管理,重视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勤学;持续开展院“一‘马’当先”知识竞赛、“辨物居方”圆桌讨论会、读书社读书交流会、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营造优良学风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温书迎考、诚信考试教育;开展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强化学术诚信宣传教育,弘扬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学术精神,引导学生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推动学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3、文化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学术、文体活动,督促研究生以读书、学术研究为主业,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研究生的课余生活,创造和谐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七一”讲话精神以及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二十大精神等组织开展了20余场学习研讨会、分享会、座谈会、学术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研习活动。举办“活力飞扬,羽动青春”主题羽毛球赛,开展“欢度国庆,追梦青春”国庆趣味运动会,为学院各级研究生充实自我提供舞台,倡导同学们“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展现新时代大学生拼搏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增强马院学子的凝聚、向心力。举行“知你知我,携手同行”心理团辅活动,促进同学彼此了解,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4、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组织全院师生及时有序进行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与核酸检测,严格执行师生每日健康上报、外出审批、中高风险地区摸排和校外人员进校审批,为保护师生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根据办学实际与今后发展需要,积极向学校申请学院办学空间。多措并举筹措学院办学经费,学科建设经费、业务维持费等得到大幅提高。

三、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学科建设方面。福州大学2010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作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还一直未能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凸显出学位点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尚未完全按照教育部规定的1:350师生比配齐,存在一定的缺口。尽管2022年实现省级高层次人才(C类)的突破,但国家高层次人才仍亟需努力,而且省级高层次人才数量明显偏少。

标志性成果明显不足。学院建院以来,尽管获批近2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但尚未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以及部级及以上高水平教学成果奖。

在科研平台方面。尽管2022年获批1个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但仍存在省级科研平台数量较少(2个)的突出问题,为上好思政课、提供科研平台支撑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围绕服务福州大学“世界一流东南强校”战略目标,持续以“马学科”、“马团队”、“马课程”、“马科研”、“马服务”、“马交流”等六马工程统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点建设全局。

积极开展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点工作。以新一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工作为中心任务,统筹协调好校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理论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博士点申报的关系,整合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师资和资源。以现有资源为导向,凝练特色方向,有所取舍地进行学科调整;发挥讲座教授资源优势,邀请讲座教授对专业方向设置进行指导,着力解决个别二级学科方向研究特色不够突出的问题。

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完善学科科研平台建设和相关专业设置。持续推动党史党建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中心建设,继续整合校内外师资,积极组织申报“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中心”。根据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引进省内党史党建学科专家郭若平教授,规划筹备党史党建一级硕士点建设。

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层次人才的内培和外引。深入各大知名院校,持续加大青年博士和科研引进生的相关宣传,力争引进各类青年博士5人以上。在学院层面制定相应规划,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对照省级、国家各类人才标准,加大对现有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支持力度,力争在省级以上人才有新突破。加强对外交流、联系的力度与深度,拓宽学术视野,选送青年骨干教师到海内外著名科研机构、一流高校做访问学者;继续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师的博士比例。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八个相统一”的重要指示,依据教育部关于一流课程建设“两性一度”的基本原则,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立足“一主多辅”,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路径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与实效性,继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流课程”建设,以优质课程视频辅助课后教学。推动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度融合,加大支持力度建设“福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建设,依托福州大学“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优势和福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价值引领、知识拓展、思维训练三者融通于实践教学全过程。建立“立体化递进式”实践教学资源库,完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指导手册,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进一步以学科建设为导向来引导学院科研布局。完善相关激励机制,进一步为教师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进一步激发老师的科研积极性。以学科方向为遵循,组建相关研究中心,形成特色鲜明的科研团队,进一步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以学科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聚焦点、结合点,组织力量,汇聚队伍,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下功夫,产出一批有特色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和规范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组织好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及其他省部级各类社科项目申报工作,力争获批1-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5项省部级项目,出版学术专著2-3本,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40篇。

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深入开展理论宣讲等学科服务工作。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各级宣讲团,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主流媒体刊发有影响的理论文章,创作通俗理论读物、音像作品,参加各类媒体政论节目,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旗帜鲜明批驳错误思潮、错误观点。结合专业研究,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更好发挥咨政功能。

进一步加强和其他必赢76net线路联系和交流。持续做好省教育工委“1+N”引航计划福州大学与其他8所高校的结对共建工作。组织相关教师,到国内知名必赢76net线路调研,力争与部分学校必赢76net线路建立常态化联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学习先进经验。